早期程式語言還沒有現在這麼蓬勃,工程師也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當一堆人還受限硬體環境,被困在指標跟記憶體還有各種底層 API 奮戰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需要經驗的傳承的。
這些人大多在自己的學校裡面參與資訊社團,如許多上個世代的強者都來自於某些精實的高中社團。
而在那個還是學網才會有、 terminal 為主的終端機時代(那個時候 PC 還不流行、網路只有撥接,主要網路環境都來自於學術網路),各校自架的校園 BBS 就是那個時代最火熱、最熱門的訊息管道。而在此同時也就產生了跨站交流的需求,於是就有人成立「連線版」,以特定伺服器為中心、統一收發來自各站的文章,並讓各站可以將資料撈回彼此站上。
筆者參與時期已經到後 BBS 時代,已經是人人有功練(欸不是,是人人有電腦),人人有網路,BBS 甚至已經開始衰退到剩下幾家苟延殘喘、ptt 開始慢慢獨大的一個時候了。
當時筆者在元智資管系站(北極光)接觸到 Java 連線版與 Programming 連線版,開始跨出自己系站以外的討論,發現其實網路上真的有很多有趣的人會用各種不管「激進」、「情緒化」或是「理性」、「溫柔」、「曖曖內含光」(不是閃光)的口吻回應。
比起冷冰冰的技術書籍而言,其實這種討論更能讓我們針對特定問題聚焦,而且更能從真實的人姓互動中,理解到這些問題的另一個面貌。但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因為在網路上討論你必須抱著一個謙卑的態度,而且別人對你的要求會很高,你必須溫和有禮貌、不對那些強硬積極與批判的言論動氣的風度,而能在這些言論背後,去委婉的詢問你真正要問的問題,並試著讓別人去回答你。
面對北風、你必須穿起「謙遜」的大衣來禦寒,面對太陽、你必須以「誠實的態度」來脫去你稚嫩的外衣問出正確的問題。
作為一個程式設計新手而加入討論的我(我第一個問題是在 java 連線版問 for 到底該怎麼用,我仍然印象深刻。),我很早就在連線版上讀過「提問的智慧」一文 ,雖然近幾年也有不少人對文章內容的指引提出批判,包括像是回答者不應該如此高傲、對於各種文件的拙劣品質其實才是導致使用者不讀手冊、對這種幾近於是斯巴達式教育的想法不滿等等等的批評,但對我的經驗而言,我認為這至少仍然是相當好的一個「自省」的指標,能不能用來「要求」別人,我想就各自評斷。
而 BBS 連線版也有許多缺點,像是因為開放帶來的垃圾廣告信一直都是各站站長與板主長久以來心中的痛,甚至 ptt java 版的某任板務曾經就以連線版難以管理的理由取消轉信,間接導致 java 轉信群組的沒落(當時台灣 java 轉信討論顯然以 ptt 為大宗),這點也造成部份曾經參與連線版討論的人(包含筆者我)對於一代轉信文化逝去與沒落感到相當的遺憾。
而許多當年在 ptt 連線或程式看版上的朋友,在後來的十年內也都陸續成為職場上的戰友,如 qrtt1 與我甚至後來成為同事共事,也一直維持各種聯繫。而像後來發起 RGBA 的 evenwu 、當年常常為了標準論戰的 chph 還有非常多人我無法一一列出。
我們之後再逐一用我的印象來寫一些屬於我這個世代,我比較記憶深刻的人物側寫吧,在此可以先預告下一篇我要寫 qrtt1 ,詹老大你等著接我招吧。哈哈哈。
http://www.ithome.com.tw/voice/89091
順便置入式一下…XD
「問題似乎不是新手與老手間戰爭的問題。老手也都是曾經犯過錯的新手過來的,面對〈提問的智慧〉嘖嘖稱好,只不過是因為老手知道,那包含了自身過去寶貴的經驗,要求新手按照這個經驗集成來做事,不要老犯一堆蠢事罷了。這麼比喻的話,某些程度上,確實是與大多數父母認為,自己對待小孩的方式沒錯、因而剝奪小孩犯錯權利的意思是相同的!」
寫的很棒喔!讚!
關鍵不在問題的難易度,而是在發問的「態度」。
http://www.dotblogs.com.tw/mis2000lab/archive/2011/10/13/42321.aspx
=============================================
璉璉 2011/6/21 上午 10:31 回覆
沒有人天生就甚麼都會。
關鍵不在問題的難易度,而是在態度。
以向老師問問題的態度發言,你就不會是小白。
以專家引經據典、列明事證、實事求是的態度討論,你就不會是小白。
老師還有收學費,問問題都曉得要客氣了,
網路上的網友沒拿半點好處,還要像討債的態度問問題,這種就是常見的小白。